最后一课教案

时间:2024-10-22 16:31:10
实用的最后一课教案3篇

实用的最后一课教案3篇

作为一位优秀的人民教师,就难以避免地要准备教案,通过教案准备可以更好地根据具体情况对教学进程做适当的必要的调整。如何把教案做到重点突出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最后一课教案3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最后一课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

一 学习本文通过环境气氛以及人物的语言、行动等描写表达人物思想感情,突出中心思想的写作方法。

二 体会关键语句的深刻含义。

三 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教育学生自觉地抓紧时间学好功课。

教学设想:

一 安排三课时。

二 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1.通过韩麦尔先生的语言、动作以及小弗郎士的后悔、悲愤心情,深刻体会他们的爱国主义思想。

2.一些含义比较深刻的句子和某些不易为学生理解的情节。

3.第一人称的写法。

三 教学中注意抓以下几个问题:

1.对小弗郎士的心理活动和韩麦尔先生的语言、动作的分析。

2.注意朗读指导,通过朗读要求学生加深感受。

3.联系学生实际进行思想教育,端正学习态度。

四 预习:

1.读课文,能简要讲出全文大意。

2.能按上学途中、上课之前、上课经过、宣布散学,分成四段。

3.、正音正字。

4.提出不懂的问题。

第一课时

教学要点:

一 介绍作者及时代背景。

二 检查预习情况,掌握全文脉络,了解全文大意。

三 把握全文的结构。

教学步骤 :

1.介绍作者及时代背景。

2.检查预习的词语(指名学生为带点字注拼音,并解释)。

锯踱挟皱督叟摊旷懊隶钥

匙哽赚戴惩祈诧

婉转:这里指鸟声抑扬动听。

踱来踱去:慢步行走。

诧异:觉得十分奇怪。

哽住:声气阻塞。

思量:想念;记挂。这里指考虑。

惨白:形容景色暗淡。

3.教师指导学生朗读课文。

朗读1──6节,并作指导:

(1)“那么……那么……”“婉转”“操练”“多”“管住”“跑”要读重音,这两节要读出叹赏、兴奋、感兴趣的语气。

(2)第4节中的破折号表示追忆中断,语气转换,读时要略作停顿,并读出破折号前后不同的语气。

(3)在心里思量的话要轻声读,喊的话该在句子末尾略为拖长。

4.引导学生理清本文脉络,把握本文结构。依据故事情节的发展,本文可分几部分?

组织学生讨论并交流。

教师总结:(先让学生简要地讲述全文大意,并提出分段意见,然后由教师归纳。)

本文写了阿尔萨斯某一小镇上接到不准再教法语的通知后,当地人民深感亡国的痛苦,在小学校里上最后一次法语课的情景。全文分四段:第一段(1-6节)上学路上;第二段(7-10节)上课之前;第三段(11-23节)上课经过;第四段(24-29节)宣布散学。

5.作业 :

①抄写词语:捂 诧异 哽 祈祷 喧闹 郝叟 踱

②说说下列各组词义有什么不同:

平静 推开 操练 视察 肃静 摊开 锻炼 视察

③阅读体会课文1至24自然段。

第二课时

教学要点:

读讲第1-23节,小弗郎士上学路上的见闻;韩麦尔先生的语言、行动描写;小弗郎士的心理活动及感情变化。

教学步骤 :

1.学生朗读1-6节,引导学生注意思考“我”在上学路上所见所闻。

提问:“我”为什么会想到“别上学了”?

学生读课文、讨论、交流。

教师归纳:文中“况且”是连词,用来进一步说明情况,这里表示一共有两个原因。小弗郎士这天迟到了,怕老师责骂,还怕老师检查功课,因此想到了逃学。另外,野外的景色又是那么吸引人。“连……也……”这个句式强调最起码的条件也达不到。

读课文,教师指导:

①“那么……那么……”“婉转”“操练”“多”“管住”“跑”都要读重音,这两节要读出叹赏、兴奋、感兴趣的语气。

②第4节的破折号表示追忆中断,语气转换,读时要略作停顿,并读出破折号前后不同的语气。

③在心里思量的话要轻声读,喊的话该在句子末尾略微拖长。

提问:沿途有哪些景色吸引了小弗郎士?有哪些地方写了小弗郎士还能管住自己?

教师归纳:

①写了上学途中的情景,交代故事发生的背景。

②普鲁士士兵操练和两年来一直有坏消息,这就巧妙地暗示了时代背景。

③许多人围观新的布告,但究竟出了什么事却未直接写出;这使读者产生悬念,吸引读者急于读下去。

2.读7-10节。

教师提出思考题:

① 学校气氛与往常有哪些不同?

学生回答后教师归纳,这一部分通过对比写了教室不平常的严肃气氛。这气氛使小弗郎士吃惊,也引起读者的疑问,引人入胜,使小说有了一个好的开端。同时,也告诉读者,人们对最后一课多么重视,为下文作了必要的准备。

3.讲读11-23节。

学生读第11节。

教师提问:韩麦尔先生讲话中用了两个“最后”,你觉得这表现了他怎样的心情?韩麦尔先生讲话的态度“又柔和又严肃”,对谁柔和,为什么严肃?

指导朗读:读韩麦尔先生的话,语气应沉痛愤慨,柔和而严肃。把重音放在“最后一次……德语……明天……最后一堂……多多用心”。

4.讲读12-16节,有感情地读12-16节。

提出思考题:小弗郎士心情是怎样变化的?文中为什么说韩麦尔先生是“可怜人”?

学生讨论。

教师小结。

小弗郎士心情变化:愤激──难过──懊悔──对祖国语言的热爱──对老师的爱戴。

韩麦尔身为法国人,却不能教法语,被无辜赶走,令人痛心。小弗郎士对老师深切地敬爱,同时还掺杂着共同的遭遇互相同情等复杂的感情。

5.指名读18、19节、20节。

讨论:(体会重点句的深刻含义)

① 为什么说“总要把学习拖到明天,这正是阿尔萨斯人最大的不幸”?

②“亡了国当了奴隶的人民,只要牢牢记住他们的语言,就好像拿着一把打开监狱大门的钥匙”。这句话该如何理解?

③为什么小弗郎士今天听讲会全都懂,感到挺容易?

教师归纳:

① 明天永远没完,拖的结果是连祖国的语言都还不会说,却已经失去了学习祖国语言的.权利。表现了十分痛苦的心情。

② 如果牢记祖国语言,就永远不会忘记自己的祖国,就会激发爱国心和对敌人斗争的意志,不会忘记恢复国土,争取自由,所以好像拿着一把打开监狱大门的钥匙。

③ 小弗郎士受到强烈的爱国主义教育,自觉地努力学习,恨不得一下子把所有该学的祖国语言都学好。

6.讲读21-23节(连读21-23节)。

提问:作者通过哪些方面描写专心写字的?初级班的郝叟老头认真学拼音,感情激动,声音发抖。小弗郎士想笑、又难过。他笑了没有?为什么不笑?

讨论后小结:这一部分写了人们在上最后一节课时专心学习的情况。着重写了韩麦尔先生对祖国的热爱以及小弗郎士激发了爱国主义热情,思想上起了极大转变。

作业 :1.反复朗读全文,体会用词的确切,在书上用符号划出来。2.说出句子的深刻含义。3.完成课后二、三、四题。

第三课时

教学要点:

一 最后一课结束情景的描写。

二 讨论中心思想及写作特点。

教学步骤 :

1.检查作业

2.讲读24-29节。

范读课文。

提出问题:

①课文中“忽然”一词在这里说明了什么?

②课文中“我──我──”两个破折号表示什么意思?该怎样读?

③怎样理解“使出全身的力量”写了两个大字和写出的“法兰西万岁”?这两个字的含义是什么?

讨论并交流。

教师归纳:

①说明大家感觉这最后一堂课过得非常快,不知不觉到时间了。

②从语言形式上看,两个破折号表示哽住了,说不下去。应以悲愤的感情拖长。从内容看,表现了韩麦尔先生心情悲痛,百感交集的复杂心情。

③在最后分手时有很多话要讲,但激动得说不出来,也无法抑制自己的感情。这两个字表示坚信法兰西祖国必胜,让人们不要忘记自己的祖国。这是韩麦尔爱国主义的集中表现。

学生讨论、归纳中心思想:学生回忆全文主要情节(小弗郎士对最后一课的见闻与感受;小弗郎士的变化;最后一课;镇上人来听课。)

教师归纳:通过小弗郎士在最后一课中的见闻与感受,表现了法国人民在遭到普鲁士侵略以后所表现的强烈的爱国主义感情和对侵略者的仇恨。

归纳写作特点:

① 用第一人称的写法。

② 通过人物语言、动作表现心理活动。

③ 通过环境描写衬托人物思想转变,暗示时代背景。

作业 :完成练习一、六、七题。

最后一课教案 篇2

〖创意说明

这个教案设计旨在让学生在不同角度、不同层次“说”的过程中引导学生由课内向课外作知识的拓展延伸、积累。

〖教学步骤

一、爱国话题导入

二、(生)说文中爱国情

以“我从文中……读出了爱国情”为格式说话:

1、表象可从小弗朗士的心理变化、韩麦尔的服饰、语言、神态去说。

2、深入可到文中的细节原文。

三、(生)说世间爱国情

以“某某怎样,在……中体现了爱国情”为格式说话。

四、(生)表自己的爱国情

作为中学生该如何体现我们的.爱国情呢?

五、(生)赛爱国名言、诗句

1、看哪个小组收集积累得最多。

2、看哪位同学“窃取”得最多。

(旨在学会资源共享,用心说说上一轮别人知道自己不知道的名言诗句)

【资料整合平台】

最后一课 (郑振铎) (原文,略)

最后一课教案 篇3

[整体设想]:

《最后一课》这篇小说一直被人们誉为世界文学宝库中一颗璀璨的明珠。小说将普法战争这一重大社会历史题材浓缩在一所小学最后一堂法语课的场景里,谱写了一曲悲壮昂扬的爱国主义颂歌,创造了短篇小说艺术的典范,为世界人民广泛传诵。第一课时主要引导学生体会文中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感,第二课时着重探讨小说的艺术特色,本课为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结合小说背景理解“最后一课”的含义。

2、分析小弗郎士和韩麦尔先生是怎样的人,从而感受法国人民在亡国之际强烈的爱国情感 ;

3、懂得母语和国家之间的关系,树立热爱汉语、学好汉语的意识,培养自己的爱国感情。

[教学重点]:在分析人物形象过程中体会法国人民的爱国情感。

[教学难点]:

1、小弗郎士的情感变化线索。

2、分析韩麦尔先生的艺术形象。

[教学方法]:

概括法

讨论与点拨法

[教学准备]:

挂图

[教学过程]:

一、 导语设计:

一个民族有一个民族的语言一个国家有一个国家尊严,学习、热爱民族语言,就是维护国家的尊严,是爱国的表现,失去民族语言就等于丧失国土。如果有一天,有人告诉你,你再也不能学习汉语,每天你挂在嘴边的普通话不能再用了,从今天开始你只能用日语交流,那么你会有怎样的感受呢?(学生发表感言)今天我们一起走进都德的《最后一课》,体会一下国家被占领,将要失去自己祖国语言的法国人民是什么样的感受。

二、了解作者及文体知识

1、阿尔封斯都德(1840—1897),法国十九世纪著名小说家。28岁的时候他出版了第一部长篇自传体小说《小东西》,获得巨大成功。《最后一课》是他短篇小说的代表作,这篇小说写于1873年,当时正是普法战争法国战败时期,普鲁的队长驱直入,占领了法国的阿尔萨斯、洛林等地区。为了让当地人民永远忘记祖国,好永远统治这些地方,普鲁士政府下了一道命令:这两个州的学校,只准教德语,不准再教法语。《最后一课》就产生于这样的时代背景。

2、本文的体裁为短篇小说,小说三要素:人物、情节、环境。小说以塑造人物形象为主,今天我们将主要由分析人物形象入手,体会小说所要表达的情感。

三、整体感知课文,正音正字。

郝hǎo叟sǒu 懊ào悔 字帖tiè

强qiǎng迫 踱duó步 哽咽gěng yè

四、深入探讨

1、最后一课的情形和平时有什么不同吗?(可从气氛、学生、老师等角度归纳)(结合课堂实际情况,调动气氛)

其一,过去开始上课的时侯,总是“一阵喧闹”的教室,现在“一切偏安安静静的”,其二,平时严厉的老师,今天却“很温和”。其三,老师穿上了遇到重大事件才穿的漂亮的礼服。其四,后排还坐着好些镇上的人,特别是郝叟老头还翻开了一本初级读本。教室里有一种严肃的气氛。

2、在整堂课的过程中变化最大的人物是谁?(小弗郎士)

3、在最后一课中小弗郎士对什么的思想感情都发生了根本的变化?请大家结合课文具体内容从对学习,对老师、对祖国几个方面来谈小弗郎士的变化。(小组讨论)

A、小弗郎士本来是一个贪玩、不爱学习的孩子,他总是想着逃课,去找鸟窝,去溜冰,最讨厌课本,觉得它们很讨厌,带着又那么沉重。而现在他觉得它们都是他的好朋友,舍不得跟它们分手了。

B、以前他觉得韩麦尔先生是个很严厉的人,现在他称韩麦尔先生为“可怜的人”,开始理解和同情韩麦尔先生,甚至敬仰先生的人格,“觉得他从来没有这么高大”。

C、对于祖国,作为小学生的小弗郎士一开始并没有失去国土的悲痛,没有爱国的意识,看到普鲁士兵在操练还觉得比学习有意思,而在最后一堂课上他懂得侵略者的意义,懂得去仇恨普鲁士侵略者,说他们是“坏家伙”,成长为了一个懂事成熟、热爱祖国的孩子。

4、是什么让本来贪玩的小弗郎士发生了这么大的变化呢?

是他的老师韩麦尔先生的一言一行教育了他,是亡国的惨痛巨烈地震撼了

他,是最后一课的典型环境感染了他,更是普鲁士侵略者对法兰西人民民族感情的无情伤害促进了他心灵深处爱国主义思想的猛醒。

5、看来韩麦尔先生对于小弗郎士的影响非常大。你认为韩麦尔先生是一

个什么样的人呢?结合具体内容来谈。(学生小组讨论)

学生谈时提醒:自己思考准备回答的同时注意倾听同学的发言,进行反驳。

教师调控为三种理解。

a、学生发言,认为韩麦尔先生

①是一个可怜的人②是一个原先不大负责的人③是一个严厉的人④是一个普通的人⑤是个温和而严肃的人⑥是一个有勇气的人⑦是一忠心耿耿的人⑧是一个爱国的人⑨是一个留下了高大形象的人……

b、教师调控,组织讨论三种“见解”。

①韩麦尔是一个普通的人②韩麦尔是一个“可怜”的人③韩麦尔是一个爱国者。

①韩麦尔先生是个普通的人:

镇上的一位普普通通的教师。平平常常工作了40年,课堂教学的管理水平不大高。有时还“玩忽职守”“我不是常常让你们丢下功课替我浇花吗?我去钓鱼的时候,不是干脆就放你们一天假吗?

②韩麦尔先生是一个“可怜”的人:

这是他给孩子们及镇上的人上的最后一次课,明天就要永远离开这个地方。离开他工作40年的地方,离开自己的工作岗位,而且再也不能教法语了,他唯一能做的就是教一节课又一节课,恨不得把全部知识都教给我们。这个可怜的人异常的难受,他一动也不动地瞪着眼看周围的东西。脸色惨白,话也说不下去。……

③韩麦尔是一个爱国者:

换上礼服,纪念这最后一课,以表示对失去国土的敬意;对自己从前的工作态度进行了反省,对阿尔萨斯人进行了直率的批评;赞美法语,说法语是世界上最美的语言;说明语言好比打开监狱大门的钥匙;面对即将要丧失的祖国语言内心的极大悲痛,使出全身的力量写“法兰西万岁!”这两个大字。这些都足以证明韩麦尔先生对于祖国的热爱。

(在讨论中重点放在第③种“见解”。注意最后一部分,韩麦尔先生的语言、神态、动作的描写。)

最后一部分,作者从人物描写的哪些方面来刻画韩麦尔先生?

语言: “我的朋友们啊”、“我——我——”;神态: “脸色惨白”“呆在那里”;动作:转、拿、使、写、靠、做手势。写出了他对侵略者的强烈的愤恨和丧失国土给他的沉重的打击,表明他具有强烈的.爱国情感。

(结合讨论,有感情的诵读韩麦尔先生的大段独白,诵读课文最后一部分,想象、描述这一精彩的特写镜头,体会其中的情感,掀起课堂教学的高潮。 )

6、最后一堂法语课上,无论是本来贪玩的小弗郎士还是原本普通的韩麦尔先生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作者如此深入刻画韩麦尔先生和小弗郎士的形象想要传达给读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呢?

作者借助于对最后一课的描述,深入的刻画了小弗郎士和韩麦尔先生的形象,表达了法国人民对于祖国的热爱,对于侵略者的仇恨。

五、拓展延伸

1、普鲁士侵略者为什么不让阿尔萨斯和洛林地区的人民学法语了?

因为语言是民族的标志和象征,是联系人民思想的纽带,它能使人们不忘自己的祖国,团结起来和侵略者斗争,求得民族的解放。普鲁士侵略者想

让当地人民永远忘记自己的祖国,他们好永远统治这些地方,禁止阿尔萨斯和洛林地区的人民学习自己祖国的语言,妄图用这种阴险、毒辣的手段奴役法国人民。

补充资料:在我们国家也同样出现过这样文化侵略现象,日本占领了我国东北三省后,为了奴役中国人民,日本人在东北强制中国人学习日语,给中国人灌输自己是日本统治下的满州人的思想,想从思想上彻底的奴役中国人,把中国人变为他们的奴隶。当然日本人的阴险用心并没有得逞,否则今天我们就不能够在这明亮的教室里学习自己祖国的语言。

2、如今,随着时代的需要学外语变成一种潮流,同学们如何看待学外语这个问题。(学习外语同样是为了爱国,知己知彼,方能百战不殆)

3、如果这最后一节法语课结束前韩麦尔先生让听课的人各讲一两句话,请你选择一个人物,根据他的个性,以他的身份写出要说的话。

六、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学习了这篇小说,我们明白热爱祖国就应该热爱祖国语言文字。今天我们有不少既热爱祖国又认真学好语文的好同学,但是也有个别嘴里喊着爱国,心里也想爱国,却并没有认真学好语文的同学。既然懂了这个道理,今后希望大家以更积极的热情投入到我们祖国的语言文字——汉语的学习中去。

七、布置作业:下堂课我们讨论这篇小说艺术魅力的另一个方面:艺术特色。同学们可在这方面先作思考。

《实用的最后一课教案3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