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岳》说课稿

时间:2024-10-27 16:31:22
《望岳》说课稿

《望岳》说课稿

作为一名为他人授业解惑的教育工作者,时常需要用到说课稿,借助说课稿可以让教学工作更科学化。那么写说课稿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望岳》说课稿,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望岳》说课稿1

尊敬的各位评委,你们好!有这样一位诗人,他的诗感时伤世;他的诗忧国忧民;他的诗沉郁顿挫;他的诗也壮志豪情。他就是被尊称为“诗圣”的杜甫。

一、说教材

在人教版九年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八年级上册第五单元中收集了他的三首诗,这就是我本课的说课内容----《杜甫诗三首》。这三首诗都是历来脍炙人口的名篇,学习本课学生对诗歌的形式特点会有进一步的了解,也对我国古代诗词名篇多了一分认识。学生还能逐步感受杜甫在不同时期的创作思想,并接受诗人人道主义精神的陶染。

二、说教学目标

新课程标准主张中学语文教学应致力于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和人文素养,培养学生的语感,发展学生的思维和创新精神,促使学生养成学习语文的良好习惯。

知识和能力目标

1、掌握古诗的主要内容,理解诗意。

2、深入体会古诗词的韵律,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课文。

过程和方法目标

1、通过查阅资料,了解作者、作品。

2、通过设疑、点拨、讨论,写作等方式理解诗意,体会诗人情感。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体会诗人蕴含于诗句中的豪情壮志,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

教材的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是理解诗的思想感情,把握诗歌的意境。

教学难点则是引导学生进入意境,体会诗人情感。

三、说教法学法

埃德加·富尔曾说:‘未来的文盲,不再是不识字的人,而是没有学会怎样学习的人。’叶老也说:‘凡为教者必期于达到不教。'

我力求做到:创设情境→网络交互→知识内化→拓展深化

让学生达到:初步感知→自主探究→个性展示→即兴创作

四、说教学程序

第一课时-----《望岳》

〈一〉。创设情境,初步感知

1、多媒体显示:民间疾苦,笔底波澜;世上疮痍,诗中圣哲。

草堂留后世,诗圣著千秋。

2、走近杜甫,背景介绍(由学生展示有关文字资料)通过这种方式培养学生收集资料、交流合作的能力。

3、初读全诗

学生对照注解,自读自悟,展示图片,创设情境氛围,让学生领略到诗人蕴含于景物中的凌云壮志、万丈豪情。

〈二〉、网络交互,自主探究

1、向学生们推荐网站,引导学生自主浏览。

2、听配乐朗读,再次把学生带进诗的情境中。

3、合作探究:

你们能谈谈对《望岳》的了解吗?(让学生带着问题再次走进课本,小组合作探究。)

4、师生共同配乐朗读。

〈三〉、知识内化,个性展示

1、这一环节我出示古筝、笛子、琵琶这三种乐器(多媒体显示),让学生从中选出自己最感兴趣的一种乐器来配合这首诗。并说出:为什么你要选这种乐器?来一个个性大展示。(让学生之间互相评价,学生的思维得到纵情放飞,最后教师作综合点评,这样学生的自信心和表现欲都得以高涨,使课堂气氛燃起熊熊之火。)

2、为了进一步提高学生的朗诵兴趣,我又组织全班同学分组竞赛朗读。

(至此,课堂教学达到高潮,学生真正做到了在诵读中感悟,在感悟中诵读。)

〈四〉、拓展深化,即兴创作

情景作文,模仿青年杜甫的口吻,把《望岳》改写成一篇叙事写景的散文,在悠扬的笛声中学生文思泉涌。

各位评委,各位老师,回顾本堂课的教学,我主要让学生在情境感悟中体味诗人的酣畅豪情;在网络交互中重获立体的语文世界;在自主探究中构建自己的诗歌鉴赏;在反复诵读中展示学生的个性与才华,从而营造出一种开放性的课堂教学,使自己努力成为一名新课改的实践者和执行者。

以上就是我这节课的全部内容,不足之处敬请批评指正。

教学反思

通过《望岳》这堂古诗歌教学,我也发现以下弊端:

1、形式与内容和谐统一才是完美

这堂课,我开发了网络、音响、录音磁带等多种课程资源,但我本人对课件的制作不够熟练,诗歌内容和课堂内容是美的,但课件的配制未能与课堂内容起到助燃作用,仅是一种点缀。个别学生未能准确选出合适的曲目,这就要求我自己不仅会教语文,还需提高艺术修养,对学生进行音乐方面的指导,因为文艺不分家。只有让学生真正认识到音乐的魅力,他才会自觉地把诗歌和音乐完美结合起来,从而领悟到纯文学和流行音乐互相融合的精妙。

2、探究问题,不回避困难

反思起来,我在诗词格律等方面还凭习惯直接给了知识,而没有通过探究学习掌握。在备课时,我考虑到课堂时间的问题和诗词格律难度大的问题,决定在课堂上对此不作过多探讨。虽然在课堂引导学生归纳古诗词的.特点,为下一步的仿写作准备、作指导。大部分学生答出了古诗词的特点,但在仿写诗歌时并不能很好的运用诗词的知识。我认为课后还需给学生讲清楚诗词的平仄押韵的要求,虽然这不在《课程标准》要求之内,但根据学生需求,适当让学生了解一些语文知识还是必要的,否则将给学生留下误区。

虽然这堂课结束了,但时常听到学生吟唱自己谱曲的古诗词,在作文中看到学生恰倒好处的仿写一两句古诗,我感到很欣慰,从这个角度来说,采取吟唱、仿写的方法来教古诗是可行的,是深受学生欢迎的。同时我认为新的《语文课程标准》给了教师一个更为广阔的天空,给了教师展示教学个性的平台,给学生提供了一个更为自由的空间,让学生在学习中享受到与同伴合作探究的快乐,体会到自己自主学习获得成功的幸福。一位语文教育前辈曾说过,在学生的幸福中,我们感觉到自己生命的延续;在学生的快乐中,我们深深体会到自己语文教育的成功。我以此来勉励自己。

附录:《望岳》扩写

久仰泰山大名,自古以壮丽巍峨闻名。大唐这片沃土上的山河,总能激起我心中那股高昂的澎流。今日有幸一览泰山风采,更是按耐不住心中的激情。一路走来,到齐鲁地区内便望见了泰山的衣角,隐约在前方,碧绿一片,与天际交接处,彷佛交融在一起,分不清你我。素来只闻泰山高大雄伟,如今眼前连亘蜿蜒、青色映城的山脉,让我莫名有种想敞开心怀的冲动。一座山让人感觉高大的时候,不只是登顶之刻,当你在远处眺望它时仍感壮阔,它便真正做到了“高大雄伟”。路程继续往下走,泰山真的近在眼前了。

比想象中的高耸还要甚之,意志不强者必感高不可攀。远望而去它像一个巨人般,坚忍笃定,高大却不单薄,也有稳如巨人的沉稳之心。这种壮丽之美,是其他山河所不能媲美的。似道家深不可测的阴阳八卦,由于地势方位,泰山分为阴 ……此处隐藏9404个字……这首诗写于诗人二十四岁时,是现存杜诗中年代最早的一首,字里行间洋溢着青年杜甫那种蓬蓬勃勃的朝气。

三、朗读中感知形象美

1、自由朗读,要求:读准字音,注意停顿和押韵。

2、指名读,展示学生诵读古代诗歌的能力。

3、听配乐朗诵,体会朗读古代诗歌的方法。

4、指导学生朗读,再次自由朗读,

5、全班齐读。

四、赏析中品味诗境美

1、抢答题:本诗抒写诗人登上泰山的所见所闻所感,正确还是错误?为什么?(释题)

2、作者向岳而望,都看到哪些景色?融入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用散文般的语言描绘作者所望之景

3、试分析首联,看看“望”的角度有什么不同?

4、首联远望泰山,表现了作者惊叹之情;那么颔联、颈联、尾联又分别从哪些角度来描写泰山的景色的,又分别表现了作者什么样的感情呢?

5、“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中的“钟”和“割”两字用得好,历来被人称道。试分析其妙处?

6、如何理解“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中的“会当”二字?这两句诗中还蕴含了一番怎样的哲理?

7、两大组朗诵比赛。

五、拓展:

小学时我们学过一首诗《登鹳雀楼》,哪个同学将它背一下?其中有两句诗和我们今天学的这首诗的最后两句,意境相似。哪两句?古诗中,有很多表达雄心壮志和远大的抱负的名句,哪个同学能说两句。

六、小结

1、学了这首诗歌最大的收获是什么?

2、同学们一齐将这首诗再朗读一遍,领略诗中美景,感悟诗人的豪情。

《观沧海》

一、过渡:简介古诗按内容、主题的简单分类。

二、导入《观沧海》,简介作者和背景

三、朗诵诗,初步感悟诗中意境:

1、自由诵读2、指定朗读

四、小组合作探究:

1、疏通文意,用散文化的语言描绘诗中景。

2、全诗围绕哪个字展开来写的?

3、这首诗写了几层意思?哪些诗句是写现实的?哪些诗句是想像的?

4、诗中哪些诗句最能体现作者博大的胸怀?

五、教师小结:

本诗虚实结合,借景抒情,描写沧海的壮丽景色,表现诗人博大的胸怀,抒发统一天下的宏伟抱负。

基调苍凉慷慨,历来被视为“建安风骨”的代表作。

六、朗诵比赛

七、布置作业:

(一)背诵并默写《望岳》、《观沧海》

(二)小练习:

1、填出下列相应的山名:

东岳()南岳()西岳()北岳()中岳()

2、根据句式“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仿写一句:

________,________。

3、《望岳》最后一句表达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________________。

4、《观沧海》最能表达作者志向的句子是

五、说板书设计

好的板书能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文章,掌握课文,并给学生以优美的享受。本课板书设计的指导思想是内容和形式统一。

附板书:

首联(远望)总括全貌:雄伟高大——惊叹

颔联(近望)神奇秀丽,巍峨高大——赞美

颈联(细望)高峻、陡峭——喜爱、陶醉

尾联(想象)表明登山的决心——豪迈

借景:大海吞吐日月,包蕴万千的壮丽景象

抒情:统一中国建功立业的抱负

《望岳》说课稿10

【教学目标】

1、了解作者生平及写作背景知识。

2、朗读诗歌,了解大意,领略泰山雄伟壮丽的景色。

3、体会诗句所表现的情感,感悟诗人蓬勃的朝气和远大的抱负。

4、学会赏析名句,领悟诗歌的哲理。

【重点、难点】

体会诗句所表现的情感,感悟诗人蓬勃的朝气和远大的抱负。

赏析名句,领悟哲理。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二、文学常识:

1、关于作者:

《望岳》的作者是唐代诗人杜甫,字,子美;号,少陵野老,世称杜工部。他有“诗圣”之称。他的诗被誉为“史诗”他是我国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与李白齐名,世称“李杜”,其代表作有:“三吏”“三别”,这是一首咏东岳泰山的诗。

“三吏”:《新安吏》《石壕吏》《潼关吏》“三别”:《新婚别》《垂老别》《无家别》

2、了解“五岳”:东岳泰山(xxxx米),位于山东泰安市。西岳华山(xxxx米),位于陕西华阴县。南岳衡山(xxxx米),位于湖南长沙以南的衡山县。北岳恒山(xxxx米),位于山西浑源县。中岳嵩山(xxxx米),位于河南登封县。(东西南北中泰华衡恒嵩)

三、朗读诗歌

初读诗歌,强调字音,把握节奏,明确体裁。

(1)学生自己默读诗歌,教师则强调一些字的读音,如“岱”、“夫”、“了”、“眦”等。

(2)学生划分诗歌停顿的节奏,同桌互读,指名读,教师总结、评价,最后,再集体朗读诗歌。

四、感知探究

1、再读诗歌,理解诗句含义。(学生借助课下注释逐句理解,小组内同学间互相交流,掌握诗句的含义。)

完成后,教师再点名检查、集体点拨自学情况。学生集体复述句义,再读诗歌。

2、细读诗歌,哪些诗句是写景?前六句诗句具体描写了泰山景色的什么特点?

3、全诗以“望”字贯穿全诗,诗中句句都是写“望”字,只是望的角度不同,有虚有实。那么每句分别

五、背景介绍

六、品情感,赏名句

1、谈谈你对“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这句话的理解。 温馨提示:赏析名句可以从以下几个角度进行:

1、分析内容

2、抒发情感

3、蕴含哲理

4、运用修辞

5、炼字角度

1)一定要登上泰山的最高峰,举目四望所有的山都是那么的矮小。表达了作者希望登上山顶,俯视群山的意愿。

2)表现了不怕困难,敢于攀登绝顶、俯视一切的豪迈气概。

七、拓展延伸

1、总括泰山的全貌,突出它的'雄伟高大的山势的句子是:

2、描写近望泰山神奇秀丽的景色和巍峨高大的形象地句子是:

3、诗人细望泰山而时间之久,表现对祖国河山的热爱的诗句是(表现诗人欣赏泰山而入神的句子):

4、充分表现诗人不怕困难,敢于攀登,俯视一切的雄心和气概,成为千古名句的句子是(明全诗主旨并表达作者远大的理想和抱负(有人生哲理)的诗句是:

5、包含一切有所作为的人都应具有不怕困难、敢于攀登绝顶,俯视一切的雄心和气概哲理的诗句是:

附:板书设计

望岳

杜甫

写景:巍峨高大神奇秀丽

抒情:凌云壮志远大抱负

《《望岳》说课稿.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