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实践说课稿
作为一名教学工作者,很有必要精心设计一份说课稿,借助说课稿可以让教学工作更科学化。那么大家知道正规的说课稿是怎么写的吗?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综合实践说课稿,欢迎阅读与收藏。
综合实践说课稿1本学期我们学校四年级综合实践活动组开展一次主题为“搭纸桥”的综合实践活动。其中有一个活动为用纸制作桥梁模型,同学们在制作的过程中,除了美观,关注较多的就是做出来的桥是否结实。为了我们组织了全体同学的大讨论“桥梁是否结实与什么有关?”讨论中发现同学们对这个问题很感兴趣,提出了很多自己的观点。
陶行知先生说过:创造的本质在于活泼的生命,在于火一样的热情,在于探究的兴趣。陶先生的观点实践探究对学生掌握知识和培养创新人才的重要性,而且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强调的是锻炼学生实际的动手操作能力、对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在掌握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同时获得适合自身的学习方法等。为此,我们决定来上一节探究活动课。
最初,我们的课题定为“桥的承受力”,我们以为相对于“搭纸桥”来说,“承受力”的研究更有意义,更丰富些。
桥的承受力与哪些因素有关呢?建桥的材料、桥墩的数量、桥的外形、桥面剖面形状等好多,其中桥面剖面形状与承受力的关系最复杂。所以,我们设计老师或学生上台一一操作演示前几种简单的关系。比如,将不同材料的桥面进行试重对比,说明材料不同,承受力不同。用桥墩数量的多少试验承受力的大小不同。最后再让学生分组做实验研究不同剖面形状的桥面,承受力不同。
每次试讲,总是感觉师生共同演示的过程很别扭。内容简单,让人感觉浪费时间;又干扰本课的重点——剖面形状的改变对承受力的影响;还让更多的学生缺乏操作实践,只是一味地在看。
各种因素与承受力的关系能否让各组自己选择研究呢?尽管表面上每个组都在实验操作,可是有的太简单,有的太复杂,收获肯定不一样。既然这样,我们为什么不舍弃简单的内容,抓住重难点来上呢?所以,最后我们确立了“搭纸桥”这一课题。
课题的确立,让我们思路清晰了。我们通过魔术吸引学生的兴趣,激发他们的好奇心,提出问题:为什么桥的承受力改变了?接下来,又对问题进行了大胆地猜测:是不是与桥面的剖面形状的改变有关?然后通过对比试验进行验证并得出结论:桥面剖面形状改变,桥的承受力改变了。实验后,我们又设计了一个搭纸桥比赛,将实验所得应用于实际操作。比赛完,我们又有一段文字加图片加解说的一段资料,说明桥的承受力与很多的因素有关,既扩大了孩子们的视野,又激发了他们的兴趣,为下节课的研究奠定了基础。
整堂课,孩子们表现出了很高的学习热情,思维活跃,兴趣盎然,有很多的学生看到自己设计的桥面禁住了那么多的钩码,激动不已。他们积极参与,大胆操作,敢想敢干,收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综合实践说课稿2一、走出困惑
新课标的实施如春风般地吹遍全国大地,我们沐浴在这春风里,感受到清新的气息,也带来了困惑。如何真正落实新课标的理念?如何把握学科教学的松弛度?许多制度的条框还是束缚着老师。综合实践活动课给师生带来一个广阔的空间,成为课改的突破口。
我们学校有幸参与综合实践活动课学材的编写、参与探索这一学材的教法与学法的研究,对每一个主题的选择与确定都进行了反复的推敲,选编的内容都必定要符合学生本人、社会与自然的密切整合,每个主题几乎都涉及社会科学、自然科学、艺术科学、人际交往等领域。如《老师,您好!》的编写目的是让学生在“做”、“考察”、“实验”、“探究”等一系列的实践活动中发现和解决问题,体验和感受生活,发展学生自身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让学生在活动过程中产生丰富多彩的学习体验和个性的创造表现。对综合实践活动课的认识,我们在编写与使用中慢慢地清晰起来。
同时,本着发扬“为了让每个学生的健全发展”的新课标精神,根据本校的德育特色,结合新世纪德育创新,增强德育教育的体验性、实效性,我们拟编写一套有本校特色的德育教材,根据年级特点形成系列,并且融入家长学校的内容,成为教师、学生、家长共用的校本教材,参考综合实践活动的形式进行体验教育。
下面,我校选取校本教材综合实践精品课《我的爸爸妈妈》作说课展示。此课是三年级综合实践活动教材《老师,您好!》一课主题的延伸,同样通过情感体验,以情晓理、以情动人。
二、《我的爸爸妈妈》设计总体思路
在综合实践活动中,涉及到“人”的内容最难设计,因为情感的体验不是光靠收集资料、做做游戏就能实现的,它必须触动人的心灵,震撼人的思想。因此,在设计关于父母亲情的《我的爸爸妈妈》这个活动时,我们力求在体验、感悟上下功夫。“细微之处见真情”,我们发掘学生与父母相处的细节,与学生真心交流,让学生从中体会到父母的艰辛和伟大,学会感恩。
(一) 观察了解,作好铺垫
汇报课之前,教师布置了三年(2)班学生三项任务:
1、跟随父母到他们的工作单位,了解他们的工作特点和工作环境;
2、坚持每天做一件家务事;
3、亲手做一份礼物给父母。
(二) 真情互动,爱的交流
学校邀请了三(2)班的家长参加汇报课,学生带着兴奋的心情,积极参与,教师设计了以下几个环节,让学生自主选择、主动探究:
1、利用相片简介父母的特点、工作状况。
2、调查学生坚持做家务情况。(调查结果只有两个同学坚持)
体验:父母为孩子们付出了九年的心血,每天重复地照顾,日复一日,年复一年,但孩子们坚持一个月的家务都那么难,可想而知是父母对孩子的爱使他们坚持了艰辛的岁月。
3.分别向家长、学生了解他们是否知道对方的生日。(调查结果是父母全部都举手,但学生举手的了了无几。)
体验:了解出生日是父母亲的受难日,要感谢父母给予的生命,感谢他们含辛茹苦地抚养自己成长。
4.做个游戏看看父母和孩子之间的了解有多少。
体验:互动的游戏环节让家长和学生都体会到要多观察、多关心对方的事情,了解除学习(工作)外的其他生活习性。
5.老师选取了两个分别关于父亲、母亲的感人故事和大家分享。
体验:在生活中,爸爸妈妈为孩子牺牲了许多时间、娱乐、事业甚至生命,难道我们不应该感恩吗?或许那两个故事离我们非常遥远,但每一个父母付出的程度都不同,我们应该记住生活的点点滴滴,那里充满了父母对我们的爱。
6.老师大胆地用自己真实的感受与学生交流。(老师把自己写给已经去世母亲的信拿给大家看时,真情所致,在场所有的人都落泪了。)
体验:随着年龄的增长,我们更能体会父母的爱,趁他们健在给予真心的感谢和回报吧,孩子的乖巧、懂事就是给父母最大的安慰。
7.赠送自己做的礼物给到场的家长。
< ……此处隐藏34473个字……法后实践,我提议大家为廖浩文组组员来分工。“廖浩文做事认真,乐于助人,当组长合适。”
“胡佳俊会画画,参加学校摄影比赛得了奖,当摄影员不错。”
“汤加仪字写得漂亮,当记录员挺好。”
“徐金键会画画,会写文章,让他当整理员。”
“魏源看书多,会上网,可以当资料员。”
“樊绅当采访员。她胆子大,作文也写得好。”
孩子们的回答让我大吃一惊,没想到他们对同学这么了解,安排的工作和我的想法都差不多。看样子,“分工要合理”对他们来说应该不难了。所以,我填写好“成员分工”这一项后,放心地对学生说:“现在这份策划表就是同学们一起制订出来的。相信在你们的集体智慧下,一定能把自己组的策划表做得更好!接下来,就开始以小组为单位,制定你们的活动方案。”
随着孩子们的欢呼,每组的六个小脑袋一下子就凑到了一起,传出嗡嗡的讨论声。我很有成就感地听着他们热烈地讨论。时不时凑过头去看看他们写了什么。可好景不长,在教室前方的杨若漪组传来了争吵声:“我想当采访员!”“我也要当采访员!”我急忙走过去。原来是张敦骥和周润两个人为了当采访员而互不相让,激动得脸都红了。我心里嘀咕:怎么指导了孩子分工的方法,还会出现问题呢?于是我赶紧先平复他们的情绪,再询问原因。原来是他们都想当采访员,而且两个人都具备做采访员的条件。组里面不好确定。是呀,这确实是分工中存在的问题。我马上请同学们暂时停下讨论,提出了这个突发问题:当成员分工发生冲突时要怎么解决?骆奕组的成员说:“我们组也有这样的情况,刘惠源和凌泽宇都想当采访员,不过刘惠源除了可以当采访员,她的妈妈很会摄影,而我们组正好缺摄影员,所以她就当了摄影员,凌泽宇当采访员。”我觉得,这个组的孩子真的很棒,他们不仅懂得各尽其才,还会合理分配,组员之间也很合作,互相体谅。这个方法借鉴给杨若漪组,不知道能否解决问题。没想到,有了其他组的榜样作用,组员马上提议张敦骥当资料员,因为他妈妈是大学图书馆老师,可以帮他找很多资料。张敦骥也同意了这个提议。这时,我心里的石头才落了地,成功地处理了一次争吵,而且获得了意想不到的效果,学会了合理分工的一个方法。
随后的小组制定过程恢复平静,一切都进行得很顺利。经过努力后,一张张沉甸甸的综合实践活动策划表诞生了。但是在巡视的过程中,我发现孩子们还是遗漏了很多细节。不过,问题就是在不断发现中解决的。于是我用投影仪展示各组的策划表。问:“他们哪里做得好?还有哪些地方需要修改和完善吗?请每个组的记录员认真听取发言,做好本组修改建议的笔记。”首先看的是骆奕组的表格。
孩子们找到的优点有:“第二步说了到中医附一医院的急诊科采访专科教授,如果只说去采访医生,那找到的医生不一定知道雷击的知识。急诊科医生就很清楚了。”
也有的说:“他们在策划里设计了做观察记录卡和雷电小档案,这点很好。”我觉得这个孩子发现的内容值得大家学习,因为资料收集来以后,必须要进行整理才能有助于研究问题。而且一定要确定好整理成什么形式,组员收集和整理就更有针对性。于是,我用课件展示在主题确定课中同学们采用的资料呈现方式。有图片集、观察记录表、采访记录本、采访录象、小档案、观察录象等。
学生也发现了很多不足。比如:
“第二步里的‘我’是谁。要写清楚名字。”
“要带工具,是带什么工具,要写清楚。”
“这么多图书馆,是去哪个图书馆。”
“他们虽然定好去采访急诊科医生,可是要问急诊科医生什么问题呢?”
面对这每一个疑问,我一一评价:“对。参加成员要明确,把‘我’写成名字。图书馆要确定具体位置。工具要落实。尤其是采访医生什么问题得想好。如果没想好问题,到了采访时会发生什么情况呢?”有的同学说:“会紧张,不知道说什么。”也有的说:“会害怕,不敢再采访了。”还有的说:“你问得太慢,医生不会让你采访了。因为医生要看好多病人。”
此时我并不急于评价他们的回答,而是决定用事实来说话。我点出文歌同学的一段采访。看完后,我让她说说自己表现得怎样。她说:“我觉得自己表现得不够好。提问的时候有些结结巴巴。”我便追问道:“你觉得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呢?”她回答说:“是因为我紧张,一下不知道要问什么。”我问:“你在采访前想好要问什么了吗?也就是采访提纲。”她不好意思地回答说:“没有。”这时我才总结说:“确实会这样,我们都知道不能打无准备之仗,那一定打不好。所以在实施采访之前,要有成员设计采访提纲这个步骤。然后才是正式采访。”
看完骆奕组的策划表后,我们又接连看了几个组的表格,却发现大部分表格都在跟着我们最初制定的模拟表格走。采访对象好多都是医生。这显然不利于资料的收集。不过,我惊喜地发现在廖浩文组和郭心怡组里设计了新的采访对象:消防队、气象台和老师等。于是便鼓励孩子寻找他们和其他组的不同,孩子们一下就找出了采访对象上的新意。我适时指导:“采访对象可以多样化,还可以采访大学气象学教授、政府人防办,甚至是行人、邻居、朋友等等。不过,采访对象不一定天天都在那等你采访,要和采访对象事先联系好。”
在进行了相互的学习和建议后,孩子们又再次修改完善了自己组的策划表。我把前后表格给孩子们比照。赞赏地说:“孩子们,你们这么聪明,表格一次比一次详细周密。相信一定能把雷电了解得更透彻。其实,雷击,龙卷风,海啸,洪水,地震,这些都是自然界的自然现象。虽然我们无法阻止他们发生,但是我们可以通过研究他们,学会防范危险和保护自己。希望同学们在按照活动策划表进行研究时,也一定要注意安全。”因为我时刻都想提醒孩子,我们这次活动的最终目的,就是“关爱生命关注安全”。
[课后反思]
课后,回想课堂上的一幕幕,我的脑中思绪万千。在综合实践的课堂中,因为以学生的实践和自我发现为主,所以课堂生成也会千变万化。我自认为在模拟制表环节后,学生能够合理分工,却没料到“合理分工”在现实操作中还有模糊之处。当条件都适合时,怎样做到最优化分工,这个问题的冒出让我措手不及。然而,我尽管当时心里很是懊恼,却理智地转移孩子注意力,让他们关注到其他组解决这种问题有什么好方法上,这不仅平息了争吵,也提供了安排成员分工的另一个好方法。可见,老师的课堂指导艺术要能应对各种突发的可能,并且要善于总结和迁移。另外,在教学中,学生也暴露出了对“采访提纲”和“资料整理”这两项内容十分陌生的问题,因此在重点指导了制定实践活动策划表的方法后,下面的教学我就着重指导“采访提纲”的制定和“资料整理”的方法。因为综合实践活动课本身就是在实践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提高能力。老师指导的方法越细致,学生实践的能力才能越全面。正象这堂课里,孩子们从完全不知道制定策划表,到制定既没时间也没地点的不合理策划表,通过互相讨论和老师的点拨,到最后有操作性的完整策划表,学生学会了制定活动策划表的方法,提高了策划活动的能力。这就是综合实践课堂带来的好处。
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依然会不断思考,不断学习,不断总结,锤炼自己的课堂指导艺术。我的说课完毕,谢谢各位专家和老师的指导。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