滴水穿石的启示说课稿
作为一名为他人授业解惑的教育工作者,可能需要进行说课稿编写工作,写说课稿能有效帮助我们总结和提升讲课技巧。怎么样才能写出优秀的说课稿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滴水穿石的启示说课稿,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滴水穿石的启示说课稿1一、教材分析:
苏教版教材第九册第14课《滴水穿石的启示》是一篇介绍事理的说明文。介绍了安徽广德太极洞内“滴水穿石”这一奇观的由来,告诉人们只有目标专一、持之以恒,才能“滴水穿石”的道理,并以古今中外名人成就事业的例子证明这一观点,让学生从中感悟到学习必须目标专一、锲而不舍的深刻道理。
这篇课文的脉络很清晰,第一、二自然段由“滴水穿石”的奇观引出观点:如果我们也能做到目标专一,持之以恒,就没有做不成的事情。第三、四自然段用中外名人靠着“滴水穿石”的精神成就事业的三个事例证明这一观点,并通过“水滴”与 “雨水”作对比,从反面进一步说明这一观点。第五自然段揭示“水滴石穿”给予我们的启示。
二、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有条理地复述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会用“滴水穿石”和“启示”造句。
3、了解本课正反说明的写作方法。
4、引导学生领悟要实现美好的理想,就要目标转移、持之以恒的去做。
三、教法与学法
这是一片说理性,教学时可以安排读、说、写三个环节,培养学生的语文学习能力。在教学过程中,先让学生充分地读“滴水穿石”给我们的启示,然后抓住“滴水穿石”这一自然现象的形成方式,展开讨论,让学生说说从着一自然现象中,你看到了什么样的精神,对课文中的句子是怎样理解的。紧接着让学生说说如果这样目标专一、锲而不舍的精神在人类身上存在,会有什么样的奇迹呢?读课文中的三个例子,说说他们都取得了怎样的成绩,是什么让他们能够成功的?这里可以设置小组学习,给每个人安排小组学习中的任务,让学生真正的学习。课文讲到这里,可以安排学生的课外阅读积累,除了课文中举的例子,你还知道古今中外哪些类似的名人故事?这一环节,必须让学生课前有所预习准备。帮助学生理解“滴水穿石”“滴穿”“顽石”的意思。并且联系实际,举例说说这段话的意思。词语积累,让学生说说还有哪些成语、俗语、谚语的意思都有滴水穿石所要揭示的道理。
滴水穿石的启示说课稿2一、关于对教材的理解和把握
《滴水穿石的启示》是一篇说明事理的课文,介绍了安徽广德太极洞内“滴水穿石”这一奇观,并借古今中外名人成就事业的例子重点讲述了由这一奇观所得到的启示。课文从奇观引出启示,然后列举名人事例证明启示,最后揭示启示。全文层次清楚,说理充分。
在苏教版教材中,像这类说明事理的课文从四年级起每册均有安排,如《说勤奋》、《谈礼貌》、《学与问》、《学会合作》等。它们的行文结构和表达方法都大同小异。从结构上看,都有一个议论文的大体框架;从写法上看,都采用了举例论证的方法。教学此类课文,我觉得正确定位,科学把度是十分关键的,否则就很有可能步入教学的误区。
误区之一是迷失语文教学的本性,把它当成思想品德课来上。语文课程的人文内涵十分丰富,它对学生精神领域的影响是深广的,在语文教育中必须重视和发挥语文课程对学生价值观、人生观的导向作用。应该说,这类课文在这方面的教育资源更为显性。但是,如果我们凭此就把教学的立足点、着力点定位于此,加以浓墨重彩,大做文章,那就极有可能丢失了语文课的本位意识。我想还是应该让学生在解读课文,学习语言的过程中自然地去感悟为人处事的方法、人生的哲理。“润物细无声”是我们追求的效果。误区之二是忽视课文特点,把它当成一般的叙事写人课文上。这类课文举例部分是重点,但所举事例是用来说理的,而不是为了展开情节、表现人物品质、刻画人物形象,因此,叙述事例大都采用的是概括性的语言。在教学时重点应是引导学生探究事例和所说明的道理的联系上,要着眼整体,有的放矢,避免张冠李戴、一叶障目。误区之三是偏离教学重点,把它当成写作知识学习课上。这类课文的写法是很有特点的,在学习课文的过程中应该让学生对此有所领悟。《语文课程标准》在第三学段的阅读教学目标中说:在阅读中揣摩文章的表达顺序,初步领悟文章的表达方法。但教师心中必须要有一个度,要力求深入浅出。如果在写作知识上与学生深挖细琢、“滔滔不绝”,那就难免得不偿失,犯“买椟还珠”之误了。
二、关于教学设计和设计理念
《语文课程标准》中有这样两句话:阅读是搜集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前一句诠释了阅读的主要功能,指导我们科学、准确地界定阅读教学的总体目标。后一句揭示了阅读教学的实质,指导我们掌握实施阅读教学的策略。
基于对教材特点和阅读教学的认识和理解,我对本课第二教时的教学流程作了这样的设计:
第一部分从了解奇观入手,引导学生质疑,然后通过学生的自主读书实践探究滴水穿石的原因,从而感知滴水穿石的启示;第二部分通过研读事例,探究其和“滴水穿石”的联系,从而领悟启示;第三部分是在前面的基础上读记启示,深化理解和感受;最后是领悟写法,诱发写作的动机,布置课外搜集相关的事例,为第三课时的说写作准备。
“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是课程的一个基本理念。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使其由过去被动地接受学习转变为主动地探究学习,是对学生这一发展主体的尊重,也是对“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的具体落实。在进行第一部分的教学时,我力图为学生营造一种自主、探究学习的情景,让学生由“奇”生疑,由疑而究。我想:我们的教学应该关注学生内心的学习需求,这样更能激发起学生阅读的兴趣,让他们积极主动地投入到读书活动中。在进行第二部分的教学时,自由选择学习研读的内容,给了学生更大的自主性;“这个事例和滴水穿石之间有什么联系”这一颇为开放性的问题更有利于学生在自由的个体阅读实践中获得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我想:只有有了学生与文本的亲密接触,有了与文本的直接对话,伴之以学生的理解、体验、感悟和思考,让学生走近、走进文本,才能引来鲜活不断的对话之源,才能畅通师、生、文本之间互动对话的渠道,从而实现对话的高质量、阅读的高效率。在学生进行自主、探究性的阅读之后,我都安排了交流阅读感受的环节。在这一环节,我想我们应努力去追求师、生、文本合三为一相互交融的境界,追求在对话中达到思维碰撞、情感共鸣、心灵交汇的境界。我认为要注意以下几点:第一要坚持以生为本,要营造一个宽松、民主、平等的对话氛围,给每一位学生自由表达的机会,让学生从与同伴、老师的交流中批判性地吸取有效信息,加深理解和体验。第二要处理好词句理解、朗读、语言积累和运用等的关系 ……此处隐藏13730个字……也是因为有了这种精神后取得成功的呢?(徐悲鸿、勾践、本单元学的富兰克林、谈迁、诺贝尔都是。)
(语文的学习要从整体上把握教材,瞻前顾后,抓住教材前后的联系,有助于学生良好阅读习惯的形成。)
5、过渡:这么多的故事,书上只是分别选取了一古两今、两中一外三个典型事例。我们可以得出一个结论,出示:你看,古今中外,所有成就事业的人,在前进的道路上,不都是靠着这种“滴水穿石”的精神,才“滴穿”一块块“顽石”,最终取得成功的吗?
谁来读好这句话,反问语气。读出强调。
6、理解“滴水穿石的精神指――目标专一,持之以恒的精神。”“顽石指――阻力、困难。”“滴穿顽石指克服困难,取得成功。”再读这句话。
7、读一读第四节,想想这一节写了什么,课文为什么要写上这一节。
学生交流,教师点明:这是从反面来说明道理,可增强课文的说服力。
(高万同老师说过,说理文的教学重点应该是如何用具体的事例来说明道理,也就是“事例的典型化”、“论证的合理化”。一篇说理文就应该上出说理文的特点,不能当作记叙文来上。本环节就是紧扣本文的中心观点“目标专一,持之以恒”放手让学生来品味语言文字,感悟人物形象。同时明白课文说明事理的方法:举例说明、正反两方面说明)
五、照应课始,交流感受
1、再次出示:只要目标专一而不三心二意,持之以恒而不半途而废,就一定能够实现我们美好的理想。
这段话是作者在看了安徽广德太极洞内“滴水穿石”这一自然现象后心迹的真实流露,也就是滴水穿石给我们的启示。也可以说是一段名言,让我们牢牢记住这句话吧!
齐读
2、其实,从三年级到现在,我们学过许多这方面的内容,你能用一些俗语或自己的话来谈谈你的收获吗?
只要工夫深,铁杵磨成针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
有志者事竟成锲而不舍,金石可镂;锲而舍之,朽木不折。
3、再次读这句话。
(本环节由中心句的学习,再回到中心句的学习,形成一个整体,这才是完整的学习过程。通过对中心句的反复吟咏,一咏三叹,使学生牢记滴水穿石给予我们的启示。同时用一句话谈谈自己的收获,也联系了以前所学的知识和生活实际,内化了学生的语言。)
六、总结全文,布置作业
1、总结全文:今天我们学习了这篇课文,老师就是希望大家牢记滴水穿石给予我们的启示,用好这把钥匙,去打开理想之门。为了时刻提醒了自己,下面我们一起来做一个书签,可以送给朋友,也可以送给家人。
2、写一篇读后感。
(本环节是一个总结升华,让学生制作书签,是加深学生的感受,强化学得。写读后感也是出于这个考虑,是强化,是升华)
五、说教学设计
22滴水穿石的启示
李时珍
目标专一
爱迪生实现理想
持之以恒
齐白石
滴水穿石的启示说课稿9苏教版教材第九册第14课《滴水穿石的启示》是一篇介绍事理的说明文。这篇课文的脉络清晰,由安徽广德太极洞内“滴水穿石”这一奇观的由来,告诉人们只有目标专一、持之以恒,才能取得成功的道理。
根据新课程标准,结合本课实际,我设计了以下三维目标:
1、认知目标:通过本课学习,学生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利用网络资源共享的特性,达到教学信息资源的共享。
2、能力目标:通过数字化平台的展示,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以及搜集处理信息的能力。
3、情感目标:借助网络,再凭借课文中的具体的语言材料,学生明白要想取得成功必需具备目标专一、持之以恒的精神。
数字化教学平台中,我主要设置了以下十个板块:“课文赏析”、“滴水穿石”、“广德太极洞”、“李时珍与《本草纲目》”、“爱迪生发明创造”、“齐白石艺术长廊”、“滴水穿石的故事”、“滴水穿石的科学解释”、“课堂交流”、和“在线测试”。这些板块有图文资料的呈现,有FLASH、GIF动画的演示,有课堂交流的平台等,给学生以全方位的内容。
这节课是基于数字化教学平台下的语文课,既要发挥数字化平台的优势,又要体现语文教学的特色,于是我进行了如下课堂教学设计。
一、激趣导入
“给大家一个机会,谁愿意当着老师和同学的面推销一下自己,谈谈自己的理想?”以这个问题导入,然后送给学生一把打开理想大门的“钥匙”,从而引出滴水穿石的图片,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二、品读悟理
出示图片,学生谈对图片的了解,并质疑:为何小小的水滴竟有这么大的力量能滴穿石头,让学生通过阅读课文,看滴水穿石的FLASH感受水滴的力量,通过抓住关键词来进行朗读训练,体现语文以读促学、阅读品味的特点。再用GIF动画与音效的结合展示下雨的情景,滂沱大雨倾泻而下,让学生进行比较为何那么猛烈的雨却滴不穿石头,从而加深认识,从图、文、声等方面刺激学生感观,进一步明白滴水穿石的道理。
三、事例助学
“水滴力量虽小,但是他目标专一、持之以恒,最终能把石头滴穿。其实我们人类社会也有许多像小水滴一样的人。”由此透过水滴石穿这种自然现象,联系到人类社会中,自然地引入到课文第三小节的学习。第三小节以并列的方式介绍了古今中外三位名人目标专一、持之以恒最终获得成功的事例,这部分内容更适合于学生自主性学习。于是我让学生选择自己最想研究的人物分别进入三个板块自主学习。通过找关键字朗读、找数据比较、关键句理解等方式交流,使学生更深刻地体会三位名人目标专一、持之以恒的精神,并由此延伸到下一个板块的学习。
四、拓展研究
虽然同在一个班,但每个学生的阅读兴趣、阅读趋向各不相同,即使同一篇,不同的人也会有不同的感悟,所谓“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此时数字化教学平台的强大优势得以凸显,实现了多媒体教学中很难实现的自主性学习和探究性学习。让学生自由浏览、甚至通过搜索引擎进行搜索,从众多资料中有目的地阅读筛选出体现滴水穿石精神的地方,给之以充足的时间,复制、粘贴并进行加工整理后在“课堂交流”中与其他同学共享。最主要的知识是关于方法的知识。在这个过程中对学生进行浏览、搜索、阅读、筛选等方法的指导,为以后的学习提供方法帮助,在此基础上让学生进行再交流,由人机对话转化为人人对话。
五、学以导行
学习一篇课文,不仅是了解课文内容,关键要引起学生心灵的震撼,要有所启发,要有所收获,要能内化成为自己的实际行动。学到这,学生已有所悟有所得,让学生结合自己的学习、生活进行剖析和反思,实现既定的情感目标。
为使整个设计结构首尾呼应能更紧凑,再次回到课前,让学生猜为何把滴水穿石的图片作为打开理想大门的钥匙送给他们,在学生说的基础上适时总结,提出希望。
近三年对数字化教学平台下的语文教学进行了很多的探索与尝试,数字化教学平台作为一种新型的学习方式,为课堂教学带来了一次新的革命,相信在今后的教学中数字化教学平台的优势将越来越明显,将会带给老师和学生更多的惊喜。
文档为doc格式